六合之中三界有情,萬物群生一切含識

生命之道真一之氣,道曰金丹釋曰圓覺。

以形延命以道全形,非色非空無形無相。

不可知知不可識識,本無可言有何可守。

先天之氣萬劫不壞,包羅天地生育萬物。

世間未得真傳之流,欲求長生反而促死。

真空妙有之道曰炁,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還丹最易煉己最難,煉己之功莫先調心。

七情六欲最傷人命,積習成性至堅至固。

以心制心漸次導之,禍發必剋為而不為。

本師說法利人天,出離解脫有真方

天上地下我獨尊,菩提樹下悟真如。

覺力完全於至誠,身正自然魔不侵。

明心見性月圓同,鹿野苑中轉法輪。

本師說法利人天,出離解脫有真方。

六道輪迴實可慘,十二因緣六度醫。

聲聞緣覺中間成,靜觀無我如如境。

五百羅漢行覺路,斷惑篤修信願行。

流光迅速如電過,四十九載言不虛。

君子有德方可立,塵世八風心不動

生象終來必有滅,悲歡離合人常情。

君子有德方可立,塵世八風心不動。

清修煉性參禪定,施捨慈悲種福慧。

不生妄想或隨緣,清正分明見人心。

天賦自來感應通,萬事周圓智慧生。

從來詩賦不假作,字字書來皆有物。

酒肉五辛意必亂,何談修行能開悟

今生因緣前世定,你我皆照劇本走。

細看人間貪瞋癡,掘地自縛能怪誰。

業緣無離前途兇,萬劫因緣由此生。

日有所思夜夢連,蠶絲自吐自纏身。

酒肉五辛意必亂,何談修行能開悟。

繁花落盡蓋棺時,才知修行悔晚唉。

立志專誠天必從,吉人自有天相扶。

日落西山一點紅,須知萬物非長榮。

福消氣盡五衰時,執迷不悟禍臨身。

善惡自招影隨形,禍福相依無所避。

壽命長存呼吸間,一日清修一日安。

立志專誠天必從,吉人自有天相扶。

看破世間萬物假,萬緣放下悟真無。

空色悟來多變化,若無解脫萬千難。

返本修身離五毒,常樂涅槃證我淨。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這句相傳是「濟公」名言,大家多半只學了上半句?為什麼不把下半句順便給謹記呢?因為這牽涉到「茹素」的問題!嚴格說來學佛&修道是不一定要嚴守「茹素」,因為你一但把他視為戒律與教規那可是會摒除掉多數人(我看最少有90%的人)。目前來看只有漢傳佛教(因梁武帝的關係,出家人被嚴格要求茹素)。所以這通常,是口頭鼓勵或勸戒大家能「茹素」是最好,但也不勉強!不然少了90%的信眾這可不是小事。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修行,你一但決心想在自己修為上,有所精進與突破那就一定得「茹素」而且要嚴格執行!不然很難看到你有什麼驚人變化(一般來說沒真正「茹素」的人,修為到一定程度依然是很難寧心,因為你體內濁氣重的關係,所以你在坊間如果有聽說哪位老師?說他沒「茹素」依然可以修的很好?哪就聽聽就好!因為口慾都這麼重的人,修為怎麼可能好呢?)。談到此不免有人又搬出了佛世「釋迦牟尼佛」也不是沒「茹素」嗎?他可以,哪你自認為你有「佛陀」或者「濟公」的修為程度嗎?

從比較可靠的佛典來查尋「濟公」喝酒不假,但吃肉多半是坊間以訛傳訛的傳言,因為濟公(道濟)可是真正的出家人(國清寺主持法空一本禪師為其受戒,師承靈隱寺佛海慧遠為師),不太可能真的大口吃肉的(做出這麼出格的行為)。《濟顛語錄》有八句詩自述其心跡:「每日貪盃又宿娼,風流和尚豈尋常。任憑萬種風流態,惟有禪心似鐵堅。暫借夫妻一宿眠,禪心淫慾不相連。從來諸事不相關,獨有香醪真個貪。」,但在文人筆下描寫得那樣出格越軌、不守戒律、玩世不恭、嬉笑怒罵,渾然一副瘋癲滑稽相應該只是在突顯他的與眾不同!

以下是(法鼓山)聖嚴法師於自己文章中所述:

但他(道濟)畢竟是圜悟克勤禪師的再傳,又是瞎堂慧遠佛海禪師的嫡傳,絕不至於瘋癲到不成體統的程度。而且當時南宋朝廷的高官顯貴,都喜與他交遊,除了一般信徒喜歡他,他也曾到永興寺、崇真寺、清溪道院等各佛道寺院盤桓,受到接納。縱然出格,不至於亂來。故於《北磵居簡禪師文集》中有一篇為道濟禪師寫的〈隱湖方圓叟舍利銘〉,是為道濟的舍利被邦人分藏而撰,對道濟的評介是:「受度於靈隱佛海禪師。狂而踈,介而潔,著語不刊削,要未盡合準繩。往往超諧,有晉宋名緇逸韻。信腳半天下,落魄四十年。……題墨尤雋永,暑寒無完衣,予之尋付酒家保。寢食無定,勇為老病僧辦藥,游族姓家,無故強之不往。……公也不羈,諧謔峻譏,不循常度,轍不踰矩。白足孤征,蕭然蛻塵……。」

濟顛語錄:

何須林景勝瀟湘,祇須西湖化作酒。

和衣臥倒西湖邊,一浪來時吞一口。

語末:

真如自性本純淨,真知止者定能靜。

人能常清心自寧,定慧開來無費力。

靈明覺照常住心,識得天下無數人。

前因後果由心造,眾生認假皆為真。

塵世榮華非真有,欲貪不除易魔侵。

無道男女多偏慾,多慾損精耗其氣。

居福不節災禍至,貪名戀財皆自縛。

欲脫五行之支配,立身處世宜修心。

john 2024 2 2

眾生顛倒起妄心,迷物流轉墮生死

眾生顛倒起妄心,迷物流轉墮生死。

執著聲色有生滅,見性之人脫塵勞。

無明緣行行緣識,生緣老死有緣生。

生生世世轉不息,一旦覺醒逆著走。

貪愛取有尋苦惱,生生死死輪迴中。

念念空寂不存色,一切妄識無從生。

無始妄想藏識生,無明煩惱自來找。

本來面目不生滅,阿賴耶識離妄真。

欲脫五行之支配,立身處世宜修心

真如自性本純淨,真知止者定能靜。

人能常清心自寧,定慧開來無費力。

靈明覺照常住心,識得天下無數人。

前因後果由心造,眾生認假皆為真。

塵世榮華非真有,欲貪不除易魔侵。

無道男女多偏慾,多慾損精耗其氣。

居福不節災禍至,貪名戀財皆自縛。

欲脫五行之支配,立身處世宜修心。

苦集滅道四諦法,生為苦本集而來

如果一個人,用智慧降伏了欲望和無知,又怎麼會找不到至高真理和解脫之道呢?一昧祭祀或獻祭,他只會永遠停留在原地,他起步的地方。

心生一念天地悉,知行合一積厚德

養生之道,重養氣以凝神、謹言以慎行,可是多數人都做不到?所以想要長壽的人,要多學習著古人的智慧。飲食(宜少、不宜多,味淡、不宜濃)與運動(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朽)的重要性,就連三國梟雄曹操也覺得行之有效!人類皆因受天氣靈氣之所生,若不達壽終之數(天壽為120歲),皆因人為之不慎(飲食無度&不懂得自我保養所至)所造成遺憾!

人到中年,就不能像以往一樣整天坐著,要自己找時間開始運動,因為新陳代謝變慢了,所以長壽之道就是要控制飲食+適當運動。再來要漸漸看淡物質欲望,最後是控制自己情緒(少發脾氣,性情暴躁的人也容易早逝)。快活一時(氣血虧空),遺憾一輩子(早早赴亡城)!很多人用盡一生去爭名奪利,結果不單只是黃樑一夢,還換來的往往是不久壽終早夭於世!隨著年歲增長若想長壽?飲食上宜少、不宜多!貪一時口腹之欲對自己身體危害極大。若想我命由我、不由天,就需確實做到!愛惜精(精液)神節制情(房事)欲的重要性!不然虧空的身體隨時有傾覆之災。

剛剛去郵局,郵局50年次的大哥說,現在很多人不吃肉,結果造成禿頭&指甲不健康的人口是越來越多(因為肉類是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也是我們身體頭髮&指甲的成份之一)。這就要問看看出家人會比較清楚?昨天看一個視屏說,性欲與頭髮成反比,也就是說男生性欲越高漲的人頭髮越少?是睪固酮激素所造成的脫髮!等於越好色的人,將來年齡越大越容易成禿頭 (以前總以為禿髮的人比較看淡情欲,現在看來要顛覆所有人三觀了)。

那天來跟「地藏王菩薩」聊很多,他要我做的我還沒答應?我有自己的考量,等我考慮清楚了再回覆他 ( 只能說謝謝菩薩的信任 )!至於聊什麼就不在文章上記載!

什麼是積陰德?那就叫「為善不欲人知」!自然替自己掙下無形的功德&福報!可是如今的網路社群發達,很多人祕密總是藏不住?稍微幹點芝麻綠豆點的小事,那也要昭告天下!當你得到了所謂名聲&聲譽後,那你幹的不管是什麼好事&善行,充其量只剩1/10的功德(說句比較現實的話,你那叫做白工了)。所以若想真替自己掙下陰德(福報)那就謹記!「為善不欲人知」這六個字(不欲揚名福隆興),老天爺自然會替你增福與添壽(凡行善事做的多的人,那臉相自然也會改變這是藏不住的祕密,那叫「陰鷲紋」是你內心替自己刻畫上去的「陰德紋」)。凡為善行不欲人知!不求回報、不欲揚名、不求顯貴,此乃天祿大福之報也!

藏傳佛教,其實已經不太與正信佛教有什麼聯結了(這已經不是純佛教了),因為當他(佛教)北傳入西藏已經被當地的苯教給融合了,所以藏傳佛教看似佛教又不像佛教,因為他八成(80%)所談與儀式都是西藏地區的民間信仰,只是理論上還保留著一部份佛教教義!目前真正佛教教義還真有保留著也不是大乘佛教,而是原始佛教(有人稱小乘佛教),但目前小乘佛教與「佛陀」2500 前所教的還是有差異!這點就要靠大家來努力……

正信佛教講的是空性,教人的是內省的功夫,談的只是打坐(禪定) ,它不注重儀式、更注重內心的「明心見性」(所以目前我們所看的到的「有為法」?都是後人自己加進來的,真正佛教談的、教的是「無為法」,不需去追求任何心外的東西,只專注你自己的內心向自己皈依)。《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修行的「真諦」是什麼?走進宗教圈不是來追隨所謂的「名師&法王」,是來懺悔己過、修正自己內心的惡!

述夢:

當假的明王遇上真的明王,這下尷尬了?剛夢到不動明王前來,夢境是我到一處號稱土地公明王的地方,但要問事儀式很繁瑣(這裡的人有些看不起前來問事的人,所以拖慢速度很故意刁難)。所以我說,那我要離開了!我剛走到門口一束靈光從天而降(先是風雲至,再來就是一道光下來了),所以這裡的人也跑出來看,不動明王一來立刻大聲說了一聲,你們不知道他(楊森)是我的人嗎?嚇的這裡的假明王連忙道歉……看來三界裡還是有分真(天界)假(鬼道)!土地公的層次,只是鬼道眾生中的大福鬼王而已。真正的不動明王前來,那氣場之強真會超級震撼……

靈隱道濟:

眼看紅日落西山,渡過業海脫迷津。

乾坤佛法廣無邊,五行皈命合天真。

身無欲而靈自定,唯道廣修證神通。

自性開啟化大千,靜心養神育群生。

語末:

多看(增進眼界)、多聽(博學知識)、少言(少些沒必要的紛爭),這是人生三條「鐵律」可保自己一生無慮(而且永受人尊敬)。但實際生活中,卻是多數的人往往都沒法做到?

偈言:

心生一念天地悉,知行合一積厚德。

福承昊天維守正,德行配地合稱神。

john 2024 1 16